首页 > 党建 > 人才工作 >内容详情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不断开创昭通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发布日期:2007-02-12 11:09:29     来源:红色扎西

──在中共昭通市委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2007年1月9日)

同志们:
这次全委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二次全会和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总结去年工作,部署今年任务,审议通过《中共
昭通市委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见》,动员全市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昭通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团结奋进,开拓进取,“十一五”开局良好

2006年,全市大事多、喜事多、发展亮点多。一年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常委会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第二次党代会的部署和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战胜困难、开拓进取,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明显成绩。

(一)圆满完成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

成功组织召开了市第二次党代会、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市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全面总结了
昭通撤地设市暨一届市委成立以来的主要工作成就、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集中集体智慧,确定了“围绕一个主题,强化两个基础,突出三个战略重点,加快三化进程,推进全面发展”的基本思路,制定了昭通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描绘了昭通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顺利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市纪委班子,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县、乡党委领导班子,顺利撤并30个乡镇,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为“十一五”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分别跃上10亿元和40亿元的新台阶,达到10.3亿元和48.6亿元,增长20.9%和30.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百千万扶贫工程”启动实施,“百万劳务输出工程”深入推进,累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93万人,实现务工收入26亿元。烟草、能源、重化工、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文化旅游五大支柱产业培育稳步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步伐,资源整合力度加大,工业生产能力提高,原煤产量首次达1千万吨,工业总产值首次过百亿,达到115亿元,现价增长25%;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0亿元,增长30%。溪洛渡电站和水麻、昭待高等级公路建设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普桧、盐电、威叙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向家坝电站正式开工,全市高压电网实现联网,
昭通中心城市和各县城市容市貌明显改观,教育、卫生、文化、水利、政法等建设项目扎实推进。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土地管理和矿业秩序整顿力度加大,环境保护有新进步,生态建设有新进展。

(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解决人口问题为重点的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围绕控制人口数量,切实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下降到10‰以内,达到9.5‰。围绕提高人口素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加快发展。科技推广和科学普及工作扎实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开,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鲁甸、镇雄两县“扫盲”和盐津县“普九”工作通过验收;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不断扩大,更多的“参合”群众得到实惠。围绕转移农村人口,积极扩大城乡就业,地方新增就业岗位2.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9%以内,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7.2%。市场物价保持基本稳定。重视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乡困难群众、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排,盐津、大关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加快推进。

(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宣传思想工作进一步加强,文学艺术全面繁荣。成功承办了省第八届民运会和全省老年人“青春常在”艺术节,对于凝聚力量、提高市民素质、宣传
昭通、扩大知名度,振奋精神、推动各项工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民主政治和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加快。加强和改进对人大、政府、政协工作的领导,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断提高,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明显增强,统一战线进一步扩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众团体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社会科学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加强信访工作,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双拥共建工作有效开展,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新加强。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力度加大,严打整治斗争深入开展,“平安昭通”建设成效明显。加强安全监管,维护了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五)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不断加强

围绕“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科学发展观、《党章》、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谐社会建设、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健康发展等专题组织中心组学习,进一步增强了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了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调动全市各级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驾驭复杂局面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落实常委分工负责制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有力地维护了全市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围绕一个主题大讨论,解决好五个问题”的活动,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实行市级领导干部“三联系两深入”制度,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的主要体会是: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
昭通所有困难和问题的关键,但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必须坚持妥善处理好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推进社会和谐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强化对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好基层组织的作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有差距,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地方新开工的项目不多,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农民增收难度大;安全生产形势严峻,还存在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一些工作的落实还不够扎实。这些问题,在下步工作中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开创昭通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今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昭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二次全会和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三大战略重点”,打基础、调结构、建支柱、兴科教、强生态、保稳定、促和谐,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断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村发展基础条件,稳步提高粮食产量。要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思路,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以165个示范点为重点,按照“20字”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齐抓共管、狠抓落实,培植好产业,建设新村寨,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建设好班子,塑造新风貌,使示范点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建设、新型农民培育、社会事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尽快形成一些亮点,树立一批典型,影响和带动农村发展。要进一步加大扶贫攻坚力度,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坚持以贫困人口为基本对象,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收入为重点,把解决温饱、巩固温饱和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集中力量,落实责任,全面推进“百千万扶贫工程”,确保5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解决温饱,8万以上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围绕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目标,认真总结“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支持龙头企业自办基地,广泛开展“一村一品”建设活动,大力发展各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围绕支柱产业培育,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巩固提升烟草及配套产业,打牢
昭通烟草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举全力抓好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援建工作,加快牛栏江、横江等流域水电开发;推动镇雄、威信火电项目尽快批准立项。加快矿产资源勘探步伐,强化资源整合,提升规模效益,逐步做大做强煤炭、电石、铅锌、水泥等产业;积极招商引资,发展煤化工业;推动云天化新建化工项目启动。继续推进以农产品加工为代表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加快重点景区景点建设,尽快形成沿昆水公路旅游线,大力培育文化旅游产业。抓好各级各类工业园区建设,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建立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落实节能降耗责任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积极推进生态屏障建设。加强土地管理和环保工作,严格土地和环保执法。今后,新建项目凡土地审批手续不完备,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不落实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凡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一律不准上马;在建项目凡环保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一律不准投产;已建项目凡经过限期治理和停产整顿仍不达标的一律关闭。要继续加大矿业秩序整治力度,坚决关闭和淘汰不合格、不达标以及国家和省明令关闭的矿井。
围绕改善发展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千方百计集中力量筹措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必须把加快改善交通条件摆到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位置。推动昆水公路按时完工;抓紧建设镇毕、巧蒙等出省通道,加快沿江公路建设,启动绥水路、岔彝路等一批交通项目;抓好通达工程和重点集镇客运站点建设,积极争取内昆铁路重要站点货场扩建,抓好水富港改造和航道整治。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梯度推进”的开发原则,加快昭阳中心城市建设;加强县城和重点集镇建设,结合移民搬迁,着力打造一批沿江、沿路、沿边的特色城镇群。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做好超高压输变电建设工程,加快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改造。高度重视项目储备工作。在抓好在建项目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新开工建设一批交通、水利、电力、城建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项目,尽快形成新的投资实物量,防止因重大项目竣工后引起投资规模大起大落。切实加强对移民工作的领导,认真制定库区移民安置规划,尽快启动库区移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正常的移民工作秩序和工作机制。

(二)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认真落实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以转换机制为核心,加快推进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形成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各得其所的投资格局。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全面开展“乡财县管乡用”工作。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全面实施《公务员法》,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继续加强教育综合改革、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启动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形成充满活力的全方位开放格局。随着昆水高等级公路的开通,
昭通大开放的格局必将形成。必须充分发挥好昭通地处连接三省一市的区位优势,全方位扩大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和川渝经济区。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特别是认真学习借鉴周边地区的发展经验,加强交流,寻找商机,引进项目,推进合作。要紧紧围绕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要求,大力引进市外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促进招商引资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公共事业、基础设施以及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重视发挥好各种行业协会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优质的服务,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吸引外资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

(三)着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入推进人口控制、提高和转移

围绕控制人口数量,进一步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以创建无多孩县和无多孩乡为目标,继续坚持“一放二扎”不动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各种长效节育措施,千方百计控制违法生育特别是违法多孩生育,提高计划生育率;进一步完善以奖励扶助制度为龙头、“少生快富”扶贫工程为支撑、“奖优免补”为内容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技术服务水平。要继续转变工作作风,搞好优质服务。认真应对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巩固和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果。
围绕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抓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工作。加强农村实用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加强科普工作,大规模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增强广大农民接受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加强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继续强化基础教育,加快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整合资源,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迈出新步伐,促进高等教育有新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以扶持
昭通作家群为重点,推动文艺的全面繁荣。广泛开展群众体育运动,积极申办省第十四届体育运动会。以广大农村、山区为重点,全面提高广播电视和电信覆盖率。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网络,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加快村级卫生室建设步伐,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围绕转移农村劳动力,深入推进“百万劳务输出工程”。要把技能培训作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各类就业培训机构的作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抓好劳务输出人员的岗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素质和就业能力,逐步实现劳务输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劳务型向技能型的转变。力争全年累计实现劳务输出100万人。

(四)着力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

认真贯彻实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纲要》。充分发挥文化在人们思想道德形成中的教育、激励、熏陶、引导功能,提高全市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全社会形成明礼诚信、团结互助、宽容友爱的良好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企业、和谐机关、和谐家庭等创建活动,以创建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以发展促稳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培养社会公德,弘扬家庭美德,遵守职业道德,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的社会风尚。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扫黄打非”工作,加强网吧和校园管理,严厉打击“六合彩”、非法传销和各种赌博行为。
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宣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媒体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唱响时代主旋律,正确引导社会热点,大力宣传促进和谐的正面典型,弘扬社会正气,搞好舆论监督,营造健康和谐的舆论环境,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对电子传媒等新兴媒体的监管,净化信息环境。规范和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发布准确信息,缓解重大突发性事件给社会带来的强烈冲击,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社会的安定与进步。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树立
昭通良好形象。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为重点,塑造诚信昭通

(五)着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切实维护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市的有机统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坚持重大决策协商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之中,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真诚接受民主监督。加强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发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发挥社会自治功能,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坚持依法治市,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巩固和发展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确保宗教有序,促进宗教界和谐稳定。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要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加强信访和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通过建立健全联合接访机制、推行领导干部包案制等方式,形成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和社会应急体系建设,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铁腕整治安全生产,落实责任,强化监管,注重治本,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深入开展“平安
昭通”建设活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严格执行维护稳定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依法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重大经济犯罪,坚决打击邪教组织和各种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确保社会安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坚定不移地打好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的人民战争。继续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和发展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

(六)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打牢社会和谐的群众基础

努力改善群众基本生活。要高度关注失地农民、失房居民和失业职工等“三失”群体,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逐步解决好困难群众看病难、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子女上学难等问题。逐步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逐步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城市廉租房制度,加快廉租房建设。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城市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灾民、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制度,大力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抓好灾区的恢复重建和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医治、孩子有学上。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和指导,建立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互促进的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努力扩大社会就业。引导劳动者转变择业观念,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灵活就业,实现就业方式多样化。完善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帮助零就业家庭和特殊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建立健全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健全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工会作用,完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推进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畅通劳动争议诉求渠道,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逐步改善劳动者的就业条件和工作环境。完善劳资纠纷预警处理长效机制,确保生产稳定和社会和谐。
要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在推进改革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合理补偿和安置好分流下岗和置换身份的职工。加快建立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建筑行业工资保证金制度,加大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征地补偿制度,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不断完善城镇房屋拆迁政策,保障被拆迁户有房住、利益不受损。加大财政直接支农力度,凡财政安排给农民的补助补偿金,必须直接支付给符合条件的补贴对象,严禁截留、挤占、挪用。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构建和谐昭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必须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要切实增强学习的意识。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真正把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第八次党代会和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的成果,切实体现到思想上、工作上和行动上。要进一步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培训,突出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抓好对民主集中制和党内法规的学习教育,努力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切实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力求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既要善于抓经济、抓发展、抓管理,同时还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但要从经济上看问题,还要善于从政治上看待和处理问题。要尽快适应党委常委分工负责制的要求,切实增强党委领导的意识。党委班子的成员,既要全面了解和把握工作全局,发挥好集体领导的作用,又要从自身的职责要求出发,对分管和主管的工作大胆抓、大胆管,严格要求、严格把关,切实做到各负其责、独挡一面,对一些重大问题在分管工作范围确实难以处理的,也要认真负责地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班子成员之间要切实加强交流,加强沟通,相互补台,互相取长补短,进一步搞好团结合作,把班子的整体活力发挥好。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做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调研的表率,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指导大面、推动工作,努力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和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研究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树立好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二)切实加强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要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强活力为重点,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努力提高领导班子建设水平。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探索和认真落实常委分工负责制,修订和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进一步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大力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注重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和妇女干部。高度重视做好老干部工作。构建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要通过抓好教育、建设两个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要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基层政权建设结合起来,注意提高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好他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要切实关心基层干部,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干部实施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注重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制定和落实定期轮训、考评激励、待遇保障等制度措施,严格要求、真心爱护和紧紧依靠广大基层干部,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群众建设和谐社会。

(三)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必须从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执行、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目标顺利实现的高度,把抓落实的问题十分严肃地摆到重要位置。要深刻认识不抓落实问题的严肃性,把抓好工作落实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政治任务,把能不能落实作为检验干部作风、评价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既要科学、民主决策,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也要雷厉风行,决定了的事就要坚决抓好落实。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三联系两深入”制度作为总揽全局、狠抓落实、促进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必须坚定不移地抓下去,同时还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创新。要建立健全督办机制,对全市的重要改革举措、重大发展决策和重点建设项目以及重点企业的服务工作等,都要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目标要求和工作时限,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健全目标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奖惩制度,依据绩效,加大奖惩力度。要深入开展机关互评、基层评议机关活动,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各级机关和各级干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发展环境的改善。

(四)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廉政勤政

必须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章》和“两个条例”,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切实解决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学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努力化解各种矛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党群干群和谐。围绕《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干部人事等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从体制、机制、制度上堵塞漏洞,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进一步强化监督,明确监督重点,改进监督方式,落实监督措施,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失控;进一步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惩腐败分子,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要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对自己要严格要求,执行好中央、省、市反腐倡廉的各项规定;在律己的同时,还要律他,管好下属单位,管好自己的亲属、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以自身的良好形象促进党风民风的进一步好转。
同志们,完成今年的各项发展目标,加快建设和谐社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和谐
昭通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最新动态


热门文章

红色扎西网www.ztdj.gov.cn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24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